寫經(鈔經)的歷史與效果
在《金剛經》、《法華經》、《藥師經》,乃至《地藏經》、《維摩詰經》、《無量壽清淨平等覺經》等等諸多重要大乘經典中,都明示書寫佛經、受持讀誦、廣為傳播,有極大的功德。
因此,從六朝以後各朝代都有非常多的虔誠佛教信仰者,包括出家僧人和帝王、官吏、宮人、士大夫、平民等在家居士,為了弘揚傳播佛法而寫經;或者為了祈福、報恩、佈施、超薦亡人而寫經。[以上節錄自光山鈔經堂網頁]
早期的教義,及集結後的經、律、論,原本以口口相傳的方式流傳。大約公元前後,比丘們為了便於弘法,首先便將集結的佛典以巴利文(印度古文的一種)刻寫在「貝多羅葉」上,稱為「貝葉經」,可說是寫經的起源。公元二世紀,佛經傳入漢土,開始有了漢譯佛典的出現,其中最為著名的譯經家是家喻戶曉的唐朝玄奘大師。隨著木版印刷的興起,十世紀中時,中國也開始了漢譯佛典的寫經。
中國佛教興盛時期,經由佛教徒手寫經文的方式,將八萬四千部經典傳承至日本。
公元673年日本奈良時期,天武天皇為求國家安泰五穀豐收,更在大型寺院中設置了寫經司,專司寫經祈福;如今更成為庶民祈福與超薦的法門之一。
寫經的主要目的是培養清淨心、靠著自我的堅定意志成就法事。
雖說寫經是過去佛教徒自我修行、強化自我信仰心的一種方式,而無宗教信仰的人也曾在鈔寫經文的過程中產生了信仰力。寫經不單僅僅是練習字體的工整與美觀,而是以恭敬的心,將佛法字字句句寫印在心。
以現代醫學論點,鈔寫經文可達到以下效果:
- 提升自我療癒力
- 活化腦細胞,避免老年癡呆
- 培養集中力
- 保持清淨心
- 鍛練耐性
人們因寫經的功德觀念,在書寫時因意識集中,求極樂往生。經由現代醫學證實,可透過寫經與誦經達到自我療癒的效果,老年人鈔經可防止癡呆。鈔寫經文除了療慰自身外,更能以清淨心得大智慧。
以宗教的論點,鈔寫經文也可視為佛前修業的一種。現代人通常因忙碌而無法參與法會與共修,實為可惜;也因此鈔寫經文成為現代人佛前修業的方式。藉由鈔經可渡化往生眷屬,或祈求增福資、消災解厄……等。